大家都想拥有高情商、自信又聪明的宝宝,所以很多宝爸宝妈都对孩子给予了莫大的希望,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,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。但是有些孩子总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,导致孩子的性格上会产生问题,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举动和言语便可以反映出来。

那么,内心自卑、不自信,性格较为软弱的人,经常会说这3种话,家长快对照看看,自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这种问题。
1、爱说抱怨的话
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人,没事总爱抱怨,说些埋怨别人的话,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对不起他。我闺蜜就是这样一个人,没事总爱去抱怨,发些牢骚。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,问问闺蜜为什么总要这样呢?闺蜜无奈的说:“其实我并不想抱怨,但是我自己内心实在是不舒服,别看我表面大大咧咧,其实我内心非常软弱,一点也不自信,遇到事也只能是通过抱怨来让自己的心里舒服一些。”
其实爱抱怨的人,究根到底还是内心不成熟,遇到问题不愿意去承担责任,只想着不停推脱,将责任减到最小。这类人其实还是内心承受能力差,只得通过撇清责任,抱怨别人去安慰自己。
2、总爱说“怎么办”
还有这么一类人,自己做事没有主心骨,遇到困难时,总是会犹犹豫豫,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决定,仿佛只会说一句话:“怎么办呀?我该怎么办呀?”当有人愿意来帮助他们时,他们的心里就像是一颗大石头落了地,长舒一口气。
这类人还有一个普遍的行为特征,就是会患得患失。当有多种选择在面前时,他们总是做了选择之后,会反反复复去修改,总会怕自己选择的不是最好的答案。这就说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差,很难去承受自己错误的选择带来的后果,说到底还是内心不够自信。
3、经常把“我好累”挂在嘴边
身边有很多人,总会去隐藏自己的情绪,不了解他的人总会说:“这个人真好,一点脾气也没有。”其实不是他们没有脾气,而是他们在尽最大可能压抑自己的感情,不向外人展示。哪怕是受了委屈,受到不公平的对待,他们也将不满的情绪在内心默默消化,一个人去独自承受。
这样的人,长期活在不快乐中,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耐性消耗掉内心的不开心。他们仿佛带着面具去生活,这样的人,怎么可能不累呢?其实,他们并不是内心多么强大,而是内心极度自卑和软弱。
其实,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。就科学家研究表明:性格软弱、心理自卑的人,大多是小时候心理曾受过“伤”。孩子小时候的这3种需求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满足,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阴影,并影响孩子的一生。
1、食物
“民以食为天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,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入足量的食物,去满足生活所需。小婴儿出生后,第一件事就是去吮吸妈妈的乳头,这是天性。而且孩子出生后,对食物的需求可谓是非常高,此时孩子的需求必须被满足,否则孩子的心理就会极度缺乏安全感,影响到跟母亲依恋关系的形成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因缺乏安全感,被妈妈忽视和冷落,慢慢衍生出自卑的种子。
2、对爱的需求
孩子从出生后,就对父母的爱特别渴望,他们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时刻陪伴自己,因为这样的陪伴会让孩子安心。一旦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,经常被忽视,孩子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,感觉自己是不被需要和被爱的,就会极易产生自卑心理,甚至是会做出极端的举动去博取别人的关爱和同情。
3、渴望自由
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去做主,小到吃喝拉撒,大到升学成家,父母都要插一手,甚至是会忽略孩子的意见。长时间在父母的“掌控”下,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没有主见,特别爱依赖家长,事事由别人帮助去做决定。久而久之,孩子肯定会变得性格懦弱,自卑内向,遇到问题只会后退,永远不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要想孩子成为独立自主、积极向上的优秀孩子,家长们就必须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帮助孩子去建立健全的人格,满足孩子心理上的各类需求,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飞翔。孩子可以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,弥补内心的安全缺失,孩子就可以慢慢重拾信心,变得阳光向上,性格坚毅。
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,家长们可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家长们可以在工作之余,多多陪伴孩子。不仅如此,家长们也要学会“放手”,让孩子自由成长。当然啦,孩子心理上一旦出现小的波动,家长们可要敏锐发现并及时开导呦。为了让孩子能够自信、坚毅地成长,家长们可要加油努力哦!